類型:新聞稿 單位:國中教育科 日期:114-06-18 點閱:655
探究居家水龍頭與金屬擺飾品鏽蝕之謎,讓高雄市陽明國中學生梁譽瀚、鄭采妮、方柏文產生研究興趣,他們找到鄰近水溝排放沼氣是主因,也從高雄改善污水接管發現能有效避免沼氣腐蝕金屬,在全國「2025科學探究競賽—這樣教我就懂」競賽表現亮眼,榮獲國中組銅獎。 「2025科學探究競賽—這樣教我就懂」本月14日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揭曉成積,陽明國中師生團隊分別有國中組「找回『沼』致鏽蝕的金屬本色!」、教師團隊「走訪旗津海岸」兩項,榮獲國中組銅獎,教師組銀獎肯定,展現陽明國中在科學教育領域的豐碩成果。 「找回『沼』致鏽蝕的金屬本色!」係國二學生梁譽瀚、鄭采妮、方柏文組成的研究小組,從日常生活中觀察到家裡全新的水龍頭、金屬擺飾品在短短一年內便出現鏽蝕,而這種現象並非每戶都有,這引發了他們對居家環境的好奇與探究。 他們懷疑是鄰近水溝排放的沼氣導致金屬鏽蝕,於是展開一系列研究。經過實驗證實,發現是屋後污水水溝的沼氣,也就是帶有「硫化氫」隨空氣進入,導致家中金屬鏽蝕的主要原因。此外,他們也發現許多居家同樣情形, 卻沒有出現鏽蝕,追查之後,發現與高雄改善污水接管,避免沼氣進入住家水溝腐蝕金屬有關。 3位學生不僅找出問題根源,更進一步研究出利用小蘇打、鋁箔紙與食鹽水就能有效還原鏽蝕金屬的方法;過程符合科學探究競賽精神,展現科學探究能力與解決問題的巧思,擊敗全國參賽隊伍榮獲國中組銅獎。 此外,教師團隊實境教學「走訪旗津海岸」也抱回比賽銀獎,理化科翁郁凰老師與地球科學侯依伶老師攜手合作,以「走訪旗津海岸」教案設計榮獲銀獎。這項教案旨在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學習科學概念,增進學生們對家鄉的情感與認同,並提升他們對海洋環境的保護意識。 透過實地走訪旗津海岸,學生們得以親身體驗物理的波浪、看到沙灘地形、學習地球科學的侵蝕、搬運等概念,將抽象的科學知識具象化。這不僅培養了學生觀察、紀錄、比較等科學探究能力,也能讓學生了解隱藏在美麗風景背後,所蘊含的豐富科學概念。 陽明國中張永芬校長表示,此次師生共同獲獎是對學校長期推動科學教育的最佳肯定。學校將持續鼓勵師生投入科學研究與創新,培養更多具備科學素養與社會關懷的優質人才。